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型)
发布时间: 2014-06-10 浏览次数: 441

中医内科学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 业 型)

 

中医学1005 中医内科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专业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学科1979年定为硕士学位点,1984年批准为博士学位点,是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之一。1984年,江苏省教委确认我校中医内科急症为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和1998年中医内科学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9年中医内科肾病学科被确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9年中医内科肝胆病、肾病和脾胃病被确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和2006年中医内科学再次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自1999年起,《中医内科学》课程连续被江苏省教委(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一类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200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单位”,2007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单位”。目前学科已凝炼6个研究方向,即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中医药诊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中医内科临床试验方法与疗效评价、难治性胃肠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糖尿病中医药规范化防治研究、瘀热病机学说本质和临床运用研究。现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60?人。2005年至2010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各部委项目16项,地方政府项目130项,科研经费3429.8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其他奖16项。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6部,教学参考书16部,学术专著60部。学科成员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引用论文10篇,核心期刊425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90名,硕士研究生690名,有4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已建立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实验室。拥有实验室面积2000m2,固定资产2000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大型仪器100件以上。各附属医院内科为本学科临床研究、教学实践和研究生培养的基地。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事业心强的中医内科高级专门人才。掌握坚实宽广的中医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中医内科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中医内科临床水平,能独立处理中医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具备较高的科研、教学能力,并能在研究中获得创新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中医肺系疾病研究

2.中医脾系疾病研究

3.中医肾系疾病研究

4.中医心系疾病研究

5.中医肝系疾病研究

6.中医肿瘤疾病研究

7.中医风湿疾病研究

三、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攻读中医内科学专业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已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医疗专业技术职称,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制为3年,不得延期。学位课程学习的时间为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起进入本校附属医院内科、中医内科研究所或相关三级甲等医疗单位,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临床培训提高,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等工作。

四、培养方式

1.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医疗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各个环节,以多种形式安排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提高中医内科临床水平,同时具有本学科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每位博士研究生成立一个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该生的导师为组长,另有3~5名本专业和/或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可能情况下聘请校外本研究方向的资深专家参加。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中应有不少于一半的专家具有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职称。

3.博士研究生导师应全面关心和指导研究生的成长,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制定个性化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②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③指导和检查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工作;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撰写、预答辩和答辩进行指导和帮助

4.在全面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要求全面提高中医内科临床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导师的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专长和学科发展需要,可在专科专病、实验研究、教学能力等不同方面增加学习和实践内容。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非全日制专业型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照每18学时1学分计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满21学分,博士研究生集中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13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非学位课程(即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相关研究领域选修课程”指与该生论文选题相关的课程,要求在校内外相关单位选修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课程。

跨专业和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若干门本专业硕士的主干课程,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

非全日制专业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

A类公共学位课=5学分

B009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B007001-1

公共英语/公共日语

54

3

2

B类专业基础课=4学分

B003006

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72

4

1

B002001

伤寒论研究

36

2

1

3

C类专业课2学分

S003005

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

54

3

1

 

中医内科名医学术思想研究

 

 

 

 

导师指导课

 

2

3

4

D类公共选修课≥6学分

S003011

西医内科学进展

72

4

1

S003012

影像学进展

36

2

S003004

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

36

2

S002010

中医文献学

36

2

 

相关研究领域选修课程

 

 

5

文献阅读

 

撰写读书报告

≥2篇

2

 

 

文献综述

≥1篇

6

学术活动

 

听学术讲座

≥10次

2

 

 

作学术报告

≥1次

 

六、文献阅读

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文献查询和阅读,加深对本学科传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时了解中医内科学科国内外学术进展和动态。选读本学科相关文献,写出读书报告不少于2篇,其中古代文献阅读报告不少于1篇。结合科研选题,研读本学科现代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8篇),写出文献综述1篇。读书报告和文献综述每篇不少于3000字,并参加学术研讨或发表。

读书报告和文献综述由导师审核并评定成绩,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获得合格以上成绩者按2学分作为必备项计入总学分。成绩评定表及读书报告、文献综述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并进入研究生管理系统录入成绩。

七、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国内外中医内科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及研究生院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讲座、有组织的研究生学术研讨活动等。提倡博士研究生在中医内科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博士研究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讲座或报告不少于1次。

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需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本》,由主办活动的单位或主讲专家签署意见,答辩前导师审核签字后送交各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录入2学分,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

八、跟师临床

重视跟师临床,时间不少于6个月,继承和掌握本学科名老中医、本人导师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整理所跟老师的医案25篇,撰写心得体会5篇。

九、中期考核

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由学院组织考核小组,着重对博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医德医风、治学态度、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提出考核意见。

十、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应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的写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在CSCD、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者在SC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1篇。

十一、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反映。它集中体现了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开拓精神,以及对所研究领域的熟知程度及获得的研究成果。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在理论或应用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及本门学科学术水平提高具有较大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较强能力和较高水平。

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专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中医内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临床研究总结、案例分析、发明专利、产品研发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是一篇紧密结合本专业临床的系统、完整、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经过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检查、论文预答辩、研究(病案,实验)记录的审核、论文学术水平的评审以及论文答辩等环节。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研究生院负责实施。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资料,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在学科内作出开题报告,具体要求见《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开题工作的暂行规定》。

(二)论文中期汇报检查

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严格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实施研究工作,并在第五学期初报告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情况,学院组织专家检查审核,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应在学位论文盲审前进行预答辩工作,预答辩工作由研究生提出申请,由学院、学科组织。预答辩不通过者不得进入论文盲审,须经不少于3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预答辩。具体要求参见《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办法》。

(四)研究工作记录

研究生应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好所有研究工作的原始文件,如临床研究的病例报告表或研究病历、实验研究的实验记录和检测报告等,其内容应符合开题报告的相关要求。临床研究的病例报告表或病历应当与临床研究设计要求吻合;实验研究的记录应按《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记录本》认真填写。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属于科技项目管理的课题,可直接填写该项目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或《实验记录本》。

(五)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详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规定》。

十二、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博士研究生个人情况,认真制定个性化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详细填写培养计划表。导师必须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执行。培养计划表一式三份,由学院、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各保存一份。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可以修订培养计划,但需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核。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审查培养计划执行情况,未完成培养计划要求者,不得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附:非全日制中医内科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日程安排

序 号

时 间

内 容

1

入学后3个月内

制定培养计划

2

第1学期

课程学习

3

文献阅读

4

第2-5学期

跟师临床

5

文献阅读、综述报告

6

第3学期

开题报告

7

第4学期末或第5学期初

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汇报)

8

第6学期3月

完成论文、预答辩

9

第6学期4-6月

论文送审、修改、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