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培养方案,共育中医英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走进南京市中医院开展中医学八年制培养方案调研工作

发布者:王奕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优化中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2025年8月6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何晓瑾率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主任曾亮、儿科专业后备带头人林丽丽、学工办主任陶磊及教学办教师代表走进南京市中医院就中医学八年制培养方案开展深入调研。调研会议由南京市中医院教育处处长陆艳主持。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刘奇志、副院长黄岩、教育处处长陆艳、干部人事处副处长潘金津、医学影像科副主任贾晓峰以及教育处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刘奇志致欢迎词,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始终重视与高校的协同育人,期待通过本次调研进一步完善中医学八年制培养体系,实现教学相长、医教融合的共赢目标。

随后,南京市中医院教育处处长陆艳详细介绍了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包括临床带教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为双方深入探讨培养方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办王奕则重点解读了“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围绕课程设置、临床轮转安排、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说明,明确了八年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何晓瑾在讲话中指出,中医学八年制培养需兼顾理论深度与临床实践广度,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结合南京市中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课程与实践的衔接,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拔尖人才。

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黄岩结合医院对毕业生面试的岗位需求,提出了加强科研思维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建议,强调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未来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交流环节,双方就八年制学生临床轮转计划、带教老师资质认定、科研能力与临床技能协同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从岗位胜任力的角度为人才培养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为后续培养方案的完善达成共识。此外,双方还达成了促进附属医院临床医生深度参与本科教学的意见,有助于学校临床“大教研室体系”的建立,促进医院教学职称与临床岗位并轨机制的形成。

此次调研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与附属医院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协同联动,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八年制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实践依据,对推动中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