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进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夯实教育教学基础,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9月30日上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江苏省中医院体检中心319会议室举办2025年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院副书记沈永健、副院长何晓瑾,及全体新进教师参会。培训会由副院长何晓瑾主持。
培训伊始,2025年新进教师依次进行自我介绍,从个人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到教学愿景,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活力与对中医药教育事业的热忱。通过自我介绍,不仅让学院领导与同事快速了解新教师情况,更搭建了新教师间相互认识、交流协作的平台,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沈永健副书记以《教学沟通技巧》为题开展授课,从 “树立清晰教学目标” 切入,重点围绕情感目标与行为目标的实现路径展开深入讲解。他认为,情感目标是教学合作的重要载体,需实现 “从人出发、向人回归” 的情感流转;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需以 “人” 为核心,教师传递正向情感,关注学生反馈,让情感跨越课堂,滋养学生,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注入人文力量。针对行为目标的实现,沈书记以自己为例,阐述如何通过身体姿态、表情、目光、语言的良性互动,实现 “以情感互动为目标” 的教学效果。
在传授技巧之余,沈书记从个人心态、兴趣储备、言行形象、思想理念、价值立场、角色定位、沟通能力及人文积淀等多维度从对新教师提出发展要求,以全人素质(德、智、体、群、美、事、情)为新教师构建了全面的职业成长框架,为新教师提升教学沟通能力提供了清晰路径。

课堂教学示范环节,曾获多项教育教学奖的曾亮老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姜茗宸老师分别从医学影像学与中医儿科学领域,为新教师呈现了两场高质量示范课,展现了 “理实交融、数智赋能” 的中医药教学新范式。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曾亮主任以《教学相长、师生共创——省级一流课程《医学影像学》建设之路》为题开展示范课。作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曾主任依托 “省级一流数智化教学平台”,将附属医院PACS系统引入课堂,通过MPR多平面重建、VR虚拟仿真技术,实时呈现肺结节、中央型肺癌等真实临床案例的影像诊断过程,让 “课堂即临床” 成为现实。
示范课中,曾主任以临床案例为切入点,展示了 “AI+ 临床诊疗” 虚实融合的教学场景。同时,她分享了 “课前导学 — 课中翻转课堂 — 课后拓展” 的智慧教学链,为新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数智化教学范本。

中医儿科学教研室姜茗宸老师以《反复呼吸道感染》 为内容开展示范课。作为擅长利用AI教学技术的青年教师代表,姜老师结合中医儿科 “肺系病症” 教学特点,课中运用 AI互动系统将抽象的中医理论转化为直观的案例分析,有效激发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为新教师探索传统中医药课程与现代技术融合提供了实践参考。
学工办陶磊主任围绕 《点燃创新之火,铸就卓越之路——科创类竞赛介绍及动员》主题,系统解读了学院竞赛体系与育人价值。他指出,学科竞赛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陶主任结合学院近年竞赛成果展开讲解,各项比赛覆盖中医药临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此外,他详细介绍了竞赛激励措施,包括学生推免加分、实践学分认定,教师工作量认定、职称评聘倾斜等,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竞赛指导,实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最后,何晓瑾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培训围绕 “教学沟通、课堂实践、竞赛指导” 三大核心能力,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充分体现了学院对教师培养的重视。她对学院教师提出几点期望:一是坚守中医药教育初心,以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为使命,将中医药文化与专业知识融入教学;二是深耕教学能力提升,打造有特色、高质量的中医药课堂;三是主动参与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助力学生成长为 “懂中医、会创新、能实践” 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为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队伍注入新活力、夯实新基础。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助力教师快速成长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培养更多卓越中医药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