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微专业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王奕发布时间:2025-11-02浏览次数:22

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微专业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双千计划,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专业教育新形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建设与实施管理办法》(南中医大教字〔202415号),现决定开展第二批微专业建设立项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微专业建设应紧密对接教育部双千计划急需紧缺产业领域和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微专业建设应以纵向岗位胜任力深化,横向特色能力延展为基本原则,注重学生专业领域内实践技能与岗位核心能力的深度培养,立足中医药优势特色,积极拓展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综合能力。

二、立项申报条件

1.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鼓励学科交叉,能够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目标清晰,专业特色鲜明,具有明确的专业建设思路与时间安排;

2.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专业培养目标精准,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所含课程符合学科发展趋势;

3.每个微专业需开设57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5学分以内,每门课程原则上为23学分,应含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

4.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合作,开设跨学科交叉课程;

5.除实践类课程外,微专业课程鼓励建成在线开放课程,鼓励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真实项目的课程;

6.微专业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成绩突出,近5年曾获得省级及以上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高,有较强的教学管理经验。团队教师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协作紧密,能够积极参与微课程建设与管理,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

7.专业所在学院和参与单位能为微专业建设与实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课程大纲及相应管理文件。

8.学院是微专业具体建设和实施的主要部门,原则上学生报名数满30人方可开班,教师承担微专业具体教学任务的可计入日常教学工作量相应课时。

三、微专业建设方向建议

本批次重点支持以下方向的微专业:

急需紧缺型:对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和江苏“1650”产业体系相关领域;

特色应用型:侧重中医适宜技术、中药智能制造、健康服务等中医药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应用;

交叉复合型:鼓励医工、医理、医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

四、申报与立项程序

1.有意愿申报的教研室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申请表》(附件1)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申报汇总表》(附件2),经教学单位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教务处。

2.学校组织专家对微专业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经公示后择优立项,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

3.各立项微专业制定《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建设任务书》(附件3),经微专业负责人与教学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备案,并遵照执行。

4.学校后期根据需要为立项建设的微专业项目提供建设和实施经费,并按规定组织开展微专业验收与评估工作。

五、材料报送

请于20251118日前提交《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申请表》(附件1)(一式5份)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1份)。同时将以上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4999487@qq.com。

附件:1.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申请表

2.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申报汇总表

3.南京中医药大学微专业建设任务书

附件.zip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25111